刘秉超

发表日期:2021-09-03 12:05:00 来源:韶关日报
字体: 打印此页
分享到:

刘秉超,1930年出生,翁源县江尾长江老楼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8年牺牲。

  刘秉超出身贫农,家境穷苦,但因有三个哥哥劳动支撑家庭,有幸在中学读书。1941年夏,刘秉超考入翁北中学。在学校期间,刘秉超受到进步师生和进步书刊的影响,思想和行为趋向进步,因此受到学校反动当局的排挤和迫害。

  1946年秋,刘秉超被迫转到连平银梅中学就读。那时,翁北地区有11名从游击队复员的革命战士(其中共产党员4人,青年同盟会会员5人),为避免遭到敌人的迫害,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经党组织同意和安排,他们也暂时到银梅中学就读,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刘秉超与他们结为好友,在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下,刘秉超的思想受到很大影响,对革命的认识有了更大的提高。

  1947年夏,刘秉超在银梅中学初中毕业后,同年秋季,到翁源县三华中学读高中。当时,翁源已恢复武装斗争,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刘秉超在这种形势下,向往光明,毅然放弃学业,投奔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先遣支队第四大队,参加武装斗争。部队的领导见刘秉超年纪轻、人机灵、熟悉地方情况,又有许多同学关系,就将他留在大队当交通联络员。从此,刘秉超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当时的交通联络员,不论严寒酷暑或者刮风下雨,都只能靠双脚跋山涉水来执行任务。遇到紧急情况,不论白天黑夜,都必须闯险越关把情报迅速传出去。刘秉超热爱交通工作,勇敢机智、一往无前,每次任务完成得都很好。刘秉超还善于做群众工作和宣传工作。他积极主动和群众讲穷人翻身闹革命的道理,讲国民党反动政府压迫人民的罪行,宣传革命的大好形势,耐心细致地做疏导工作,使更多的群众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其逐步崩溃的危机,把宋子文调到广东负责军政要务。从12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广东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清剿”行动。1948年1月2日,国民党整编六十九师九十九旅,从曲南夜行军,企图消灭粤赣先遣支队司令部驻地翁源新江太坪毛张屋。为掩护司令部和同在一地的青干班的安全撤退和转移,在钢铁大队和支队保卫排的掩护下,司令部顺利转移。1月21日,敌军1000多人,又偷袭粤赣先遣支队第四大队根据地松塘许屋,企图歼灭第四大队,因该大队事先转移而扑空。敌军便把许屋民兵和群众包围起来,双方激战三天三夜。在国民党反动派大规模的“清剿”行动中,翁源北部和中部地区斗争环境恶劣,但刘秉超丝毫没有动摇,不惧危险、坚持斗争。1948年春,第四大队政委黄艺华派刘秉超和曾周泰二人去江尾圩侦察敌情和送信到墩头给沈长发。因为在白天行动,恰巧碰上敌九十九旅和敌联防大队在墩头一带活动,刘秉超二人在路上同迎面而来的敌人相遇,躲避不及,不幸被捕。当天下午,敌人将刘秉超、曾周泰一起押送敌军驻地坝仔圩,进行严刑审讯,把他们拷打得遍体鳞伤。但他们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绝不吐露半点游击队的秘密。第二天逢坝仔圩日,敌人企图趁圩日人多,先进行“训话”,再把他们杀害,以镇压革命群众对国民党的反抗。行刑前,刘秉超以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贪官污吏!”并且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滔天罪行,宣传游击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接着又高喊:“同胞们!同志们!不要难过,要团结起来,坚持斗争,革命一定会成功!胜利必定属于我们!”刘秉超的英勇行为,使敌人被迫中断“训话”,提前行刑。敌人将刘秉超和曾周泰押到圩场游圩示众,刘秉超等二人在被押赴刑场途中,慷慨激昂,沿途高唱《国际歌》和《八路军军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铁流二万五千里,直奔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铲除伪政权……钢刀插在敌胸膛……”当押至圩外刑场时,敌人喝令刘秉超跪下,他却屹立不动,回驳说:“要杀就杀,决不下跪!”并且高喊:“共产党万岁!”有一名敌军上前想压刘秉超跪下,他看准对方要害,一脚把敌军踢倒在地。敌人恼羞成怒,惨无人道地用刺刀向刘秉超乱捅几十刀。就这样,刘秉超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刺刀底下,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刘秉超牺牲时,年仅18岁。虽然刘秉超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崇高品质。

  刘秉超壮烈牺牲后,游击队中东区(翁中区代号)党委在丘屋山后窑厂召开追悼会,并追认他为共产党员。刘秉超短暂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不愧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优秀的红色交通员。他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称颂。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韶州清风”微信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