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平

发表日期:2021-09-06 11:59:00 来源:韶关日报
字体: 打印此页
分享到:

蔡如平(1888年—1948年),原名祖荫,字锡蕃,号葛民。1888年出生,东莞县长安区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秋在香港病故。  

  蔡如平幼时因家贫失学,16岁在本村的杂货店打工。他很有志气,刻苦自学,写得一手好字,博览群书,知识面颇广。1923年,蔡如平来到广州市,在帽厂当工人。1924年1月,在群众大会上,蔡如平和工友一起听了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廖仲恺的讲演,并结识农民运动的领导人彭湃、阮啸仙等人。之后,蔡如平与他们经常来往,在他们的教育下,蔡如平决心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蔡如平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回乡做农民的宣传组织工作。1925年2月,周恩来等率东征军到达东莞时,蔡如平组织当地群众,为东征军筹粮、运输。同年春,东莞县农民协会筹委会成立,蔡如平任主任。5月,东莞县农民协会成立,蔡如平当选为执行委员长。是年秋,蔡如平到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  

  1926年1月,蔡如平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月底,中共广东区委建立了工委、农委、青委、妇委等组织,蔡如平任农委委员,和彭湃、阮啸仙、周其鉴等人一起,领导全省的农民运动。5月1日,在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上,蔡如平被选为省农会常委。后被派到韶关改组曲江县农会。同月,省农会北江办事处主任丘鉴志调离,由蔡如平继任主任。8月,曲江县因旱灾,农业减收,农民要求减租,县农会于8月1日召开执委扩大会议,蔡如平以北江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出席会议,经过讨论,提出交租办法,并成立曲江各界救灾委员会。为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省农会北江办事处于1926年冬在韶关筹办北江农军学校,蔡如平兼任农军学校主任。同年冬,成立中共北江地方执行委员会,蔡如平为委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的反动派大肆搜捕工农运动领导人和共产党人。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蔡如平离开北江,回到东莞,担任中共东莞县委负责人。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召开联席会议,蔡如平以中共东莞县委负责人的身份,前去香港出席会议,会上,他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1月,省委决定成立东宝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部,蔡如平为总指挥。因攻打东莞县城问题,被诬陷为军事投机分子,受到撤职和留党察看处分。后来,党中央派周恩来等人到广东,对蔡如平等的错案进行纠正。1928年冬,党组织决定让蔡如平转移至香港。后香港当局搜捕共产党人,他又转移去新加坡,再去缅甸,靠卖字画和说书维持生活。不久,蔡如平回到香港,以教书为生。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蔡如平回到家乡。1942年初,东江纵队领导人曾生等和蔡如平商讨组织抗日团体,蔡如平积极行动,组织起“农业研究社”。1945年4月底,他调任东宝农会主席,至日军投降。1946年初,考虑到蔡如平病情日重,党组织决定让他去香港就医。蔡如平到香港后,边治病边工作。同年冬,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恢复武装斗争,蔡如平遗憾自己年事已高,加上身体有恙,不能参加,于是动员他人回乡参加武装斗争。1948年秋,蔡如平虽然病情恶化,但仍关心党的事业和祖国的解放,经常让人给他读报纸,不久,蔡如平溘然逝世,时年60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韶州清风”微信公众号
关注二维码